目录
关注
用生态“底色”提升乡村振兴“成色” 本刊编辑部;4
习近平乡村生态文明观的生成逻辑、理论意蕴与时代价值 董倩倩;5-8
生态文明素养内涵及提升对策研究 梁红军;9-11
农民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探析 朱润;12-14
农村经济
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研究 张卫宾;15-17
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——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 杨苗;18-20
劳动力流动视角下农村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陈新;21-24
乡村治理
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刘欣;25-27
基层治理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——以北京市“吹哨报到”为例 谭锐姿;28-30
社会心理服务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 阎燕燕;31-33
社会民生
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慢性病管理优化路径 唐嘉鑫;34-36
农村老年人数字失能问题及应对策略 刘卫巧;37-39
生态文明
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的治理意义及治理措施浅析 刘铮辉;荆元;陈彭;王少帅;董凡;40-42
科技教育
农林类高校耕读教育实践路径探究——以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为例 张心晨;冯杰;43-45
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 范兵华;孟贤军;46-48
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侯贤祥;49-51
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 刘波永;姚蓓蕾;52-54
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——以河南省新蔡县乡村调研情况为例 李莹;55-57
乡村文化
河南深化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研究 曹广伟;刘智慧;58-61
农业品牌
新郑小黑平菇 62
陡沟黄姜 63
李新店萝卜 64
征稿启事 2